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延边KTV招聘网 > 延边热点资讯 > 延边名言/句子 >   内圣外王之道梁启超认为此语“包举中国学术之全部其旨归

内圣外王之道梁启超认为此语“包举中国学术之全部其旨归

2022-12-20 19:14:42 发布 浏览 589 次

(18)内圣外王之道:梁启超认为此语“包举中国学术之全部,其旨归在于内足以资修养而外足以经世”。

天下研究方术的人很多,都认为自己所获得的成就无以复加了。古代所谓的道术,到底在哪里呢?回答是:“无所不在。”若问:“圣人从哪里诞生?明王从何处出现?”回答是:“圣人有他诞生的原因,明王有他成就的根由,都是源于大道。”

不背离大道本质的,称为天人;不背离大道精纯的,称为神人;不背离大道本真的,称为至人。以自然为主宰,以德性为根本,以大道为门径,预知变化的征兆,称为圣人;以仁爱来施行恩惠,以义来分别事理,以礼来规范行动,以音乐来调和性情,充溢着温和仁慈的言行,称为君子;以法度分别各自不同的名分,以名号标明各自不同的实际,用比较的方法来验证事物,用考察的方法来决断事物,就像一二三四数列那样分明,百官的序列就是如此确定的;把耕作劳动作为常业,把衣食作为关注的主要问题,用心于繁衍生息和积蓄储存,关注老弱孤寡的生活,让他们都能得到抚养,这是民生的道理。

古代的得道者不是很完备吗?他们具备了圣人和明王的道德,取法于天地,而能哺育万物,调和天下,恩泽施于百姓,通晓大道的根本,掌握末端的具体法度,六合通达而四时顺畅,大小精粗,应时变化,无所不发挥作用。古代道术明显表现在礼法度数方面的,在旧的法规法令中和世传的史书中多有记载;那些记载在《诗经》《尚书》《礼记》《乐记》书中的,邹、鲁之地的学者和官吏大多还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诗经》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尚书》是记载政事的,《礼记》是讲述行为规范的,《乐记》是讲述调和情绪的,《易经》是讲述阴阳变化规律的,《春秋》是讲述名位职守的。这些学问散布于天下而施行在中原的,百家之学中时有称引和讲述。

天下大乱之后,圣贤的学说不再显明于世,道德标准也出现了分歧。天下的人各以一己之偏见自以为是。譬如耳目鼻口各有功用,却不能相互替代;犹如百家的各种技艺,都有自己的特长,适时方有所用。虽然如此,对于不能兼备众说,不能周遍物理的,只能是一孔之见的曲士。他们割裂了天地的和美,离析了万物的常理,破坏了古人完美的道德,很难具备天地的自然纯美,相称于神明的形容。所以内圣外王之道,暗淡而不光明,抑郁而不勃发,天下之人各为自己的喜好,偏执一己的方术。可悲啊,百家的学术走向一偏而不知道回归,势必与古人的道术不能相合了!后世的学者,最为不幸的是,再也见不到天地的纯美和古人完美的道德风貌。古人的道术将被这一代的天下人所割裂毁掉了。

以本为精(1),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2),淡然独与神明居(3)。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4)。建之以常无有(5),主之以太一(6),以濡弱谦下为表(7),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8)。

关尹曰:“在己无居(9),形物自著(10)。”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11)。芴乎若亡(12),寂乎若清。同焉者和(13),得焉者失。未尝先人(14),而常随人。

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15);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16)。”人皆取先,己独取后,曰受天下之垢(17)。人皆取实,己独取虚,无藏也故有余,岿然而有余。其行身也,徐而不费(18),无为也而笑巧(19)。人皆求福,己独曲全(20),曰苟免于咎(21)。以深为根,以约为纪,曰:“坚则毁矣,锐则挫矣(22)。”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23),可谓至极。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