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没有距离、间隔,混为一体。
【译文】 当那白雪皑皑、月光皎洁之际,人的心境也就澄清透彻、杂念全消;当那春风拂面、阳光普照之时,人的心境也能变得谦和圆融、彬彬有礼。由此可见,美好的自然风光,能陶冶化育人的心境,使人与人之间没有距离和间隔,混为一体。
一二五
文以拙进,道以拙成。一“拙”字有无限意味。如桃源犬吠、桑间鸡鸣,何等淳庞。至于寒潭之月,古木之鸦,工巧中便觉有衰飒气象矣。
拙:粗劣,笨拙。与巧相对。《老子》十五章:“大巧若拙。”
“桃源”二句:参见晋陶渊明著《桃花源记》,内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间”。诗有“桑竹重余荫,鸡犬互鸡吠”等句。
淳庞:淳厚、朴实。《淮南子·论》:“古者,人淳,工庞,商朴,女重。”
寒潭之月:梁虞骞《视月》诗:“冷冷玉潭水,映见蛾眉月。”古木之鸦:元马致远散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衰飒:枯萎、衰落。
【译文】 学文之人因为肯下笨功夫能够获得进步,学道之人也因为肯下笨功夫能够获得成功。“笨拙”这个词里包含着无限的意思和趣味,比如陶渊明笔下的桃源犬吠、桑间鸡鸣,显得何等淳厚朴实,至于梁骞笔下的寒潭月影,马致远笔下的老树昏鸦,虽然显得工巧,然而工巧之中总使人感到有一番枯萎、衰落的气象。
一二六
理寂则事寂,遣事执理者,似去影留形。心空则境空,去境存心者,如聚膻却蚋。
理:佛教术语,事之对也,指平等之方面,于表面难认识的本体有一定不变之理存,如不见木石为柘,观为因缘所生法也。《四教仪》曰:“良以如来依理而立言,遂令群生修行而证理,故佛圣教出世法。”简言之,理是事物的本体与本性,与之相对,事则为事物的现象。寂,即灭。
遣:使之离去,排遣。执:执着、坚持。
“心空”句:佛教认为心即心性,亦即认识活动,而境则是认识的对象。空,佛教指超乎色相现实的境界为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