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延边KTV招聘网 > 延边热点资讯 > 延边励志/美文 >  第一充分肯定火攻战术在军事斗争中的地位与作用孙子认为以火助攻

第一充分肯定火攻战术在军事斗争中的地位与作用孙子认为以火助攻

2022-09-15 21:46:03 发布 浏览 890 次

第一,充分肯定火攻战术在军事斗争中的地位与作用。孙子认为,以火助攻是提高军队战斗力,卓有成效地打击和消灭敌人,夺取作战胜利的重要战术手段,“以火佐攻者强”。

第二,根据打击对象的不同,把火攻的方式具体分为五大类。一是焚烧敌方的人马,它属于最主要的类型,如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是如此;二是焚烧敌军的粮草,就像官渡之战中曹操采纳许攸的献计,一把火烧掉袁绍囤积在乌巢的军粮;三是焚烧敌军的辎重,“军无辎重则亡”,对手没有了装备,便只有挨打的份;四是焚烧敌军的仓库,破坏对手的后方战略资源,这仗自然无法再打下去。就像隋在统一南北之前,军队依高颖的计谋,潜入陈国后方,烧仓库搞破坏;五是焚烧敌方的交通线,补给道路一旦被切断,敌人虽“有心杀敌”却“无力回天”,遭到失败不过是时间问题。

以上五种火攻破敌的方式,实际上就是两大类:一是以敌人的有生力量为目标,直接打击和消灭敌人的肉体;二是以敌人的物资工具为目标,即摧毁敌人的后勤机器,剥夺敌人赖以支持战争的物质资源,使得敌人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输掉战争。

第三,论述实施火攻的具体条件,强调正确选择火攻的时机。火攻的具体操作是有相当大难度的,孙子指出,火攻的实施必须依赖一定的条件:一是气象条件,二是物质条件。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里的“东风”,就是气象条件。就这项条件而言,孙子认为应该是“发火有时,起火有日”,即要选择有利的时机,如气候干燥,月亮行经箕、壁、翼、轸等星宿位置(古人迷信,认为月亮在这些位置时会天刮大风)等等。这在《三国演义》里,便是诸葛亮披上道袍、筑坛借东风的表演。就物质条件而言,是“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即火攻用的物资必须在平时预做准备。孙子认为,一旦具备了这些条件,就可以考虑在作战中运用火攻。

孙子这样看问题,是有道理的。因为孙子所谈的“火攻”,同后世(火器时代)乃至当代(核武器时代)的火攻截然不同。当时火攻主要是利用松脂、艾草等易燃物品,依靠风力的作用,四下纵火来给敌方造成伤亡和损失。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天气条件的限制,所以必须先讲求有关的气候及物质条件。

第四,火攻与兵攻必须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火攻不是简单地用纵火的方法去惊扰敌人,而是按照一定的火攻战术来运作,将火攻和兵攻有机结合,以兵攻为主导,以火攻为辅助,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为此,孙子明确提出“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的战术原则,即利用纵火所引起的敌情变化,采取不同的火攻战术,并及时以主力进行配合,指挥部队发起凌厉的攻击来扩大战果,一举奠定胜局。这才是火攻破敌的上乘境界。

孙子这样辨证分析问题,的确非常有必要。因为火攻固然威力强大,效果显著,但利与弊形影相随,如果在火攻问题上不知灵活掌握,随机应变,就不能使这种战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有时反而会给自己带来灾难。譬如南朝萧梁时期,侯景起兵反叛,攻打巴陵,想用火攻攻克城池,谁知风向突变,大火烧到自己的兵马,大败,这就是具体例子。所以,聪明的军事指挥员在运用火攻之时,一定要针对敌情的变化,灵活地加以处置。孙子早在二千五百年前便注意到这个问题,系统提出“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的方法,告诉大家要掌握“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上风,无攻下风”等要领,足见他的认识之深刻!

上下几千年,运用火攻战术克敌制胜的成功战例数不胜数。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战国田单即墨城下大摆火牛阵击败燕军,东汉班超通西域过程中的破鄯之战,三国时期孙、刘联军战胜曹军的赤壁之战,东吴陆逊火烧连营、大破刘备的夷陵之战,北宋初年潘美火攻刘、夺占广州平定南汉之战,曹彬火烧水寨、攻取金陵、灭亡南唐之战,元末朱元璋鄱阳湖借助火攻、歼灭陈友谅主力之战等。这些战役的指挥者,之所以能巧妙运用火攻战法,取得超越常规的成功,归根结底,都是他们在作战指挥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贯彻了孙子“火攻”理论的结果。

在诸多运用“火攻”战术取得成功的战例之中,赤壁之战也许是最为人们所熟悉、也是最成功的一个。在这场决定三国命运的战争中,弱小的孙权、刘备联军面对屡战屡胜、兵锋正锐的曹操大军,没有自乱方寸,而是在知彼知己、知天知地的基础上,针对曹操骄傲轻敌、舍长用短(“含鞍马而就舟楫”)的特点,利用地理、天时方面的有利条件,果断采取“以火佐攻”的作战方针,乘敌之隙,一把火烧出三国鼎立的新局面。

在具体的作战过程中,孙、刘联军也认真贯彻了孙子“火攻”战法的基本原则。首先,他们充分做好了实施火攻的准备,预先准备了充足的火攻器材——干草、油脂以及用于突击冲锋的火攻载体即蒙冲、斗舰,这就是所谓的“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其次,他们做到了“发火有时,起火有日”,即充分利用东南风大吹的机会,及时地放火焚烧曹军的战船和大营。其三,他们将火攻与兵攻有机地结合起来。周瑜、刘备等人在实施火攻顺利得手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统率主力船队横渡长江,乘着敌人惊慌失措、混乱不堪之际,奋勇攻击,大创聚歼,从而扩大战果,赢得了完全的胜利。孙、刘联军在赤壁大战中的突出表现,证明其统帅集团谙熟“以火佐攻”、“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的火攻原则,也反映出孙子“火攻”思想在冷兵器时代所具有的独到价值与深远影响。

本篇中的另一重要内容,是孙子的慎战思想。他强调君主和将帅对战争要谨慎从事,做到“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对于缺乏政治目的和战略目标而轻启战端的愚妄行为,孙子持坚决反对的态度。他指出国君不可凭个人喜怒发动战争,将帅也不可逞一时意气而随便动武。无论是战是和,都必须以利益大小或有无为依据:“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安国全军之道”。否则“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到头来一定会受到现实的惩罚,丧师辱身,为天下笑。

孙子这一看法较之于儒、墨之流的“非战”、“反战”立场无疑更接近于真理,而与《商君书》为代表的法家“主战”理论相比,也具有更大的合理性。“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乃是从事任何活动的根本依据,战争作为暴力的政治行为,更应该遵循这一宗旨。而要真正贯彻“兵以利动”的精神,国君和将帅乃是关键。国君如果遇事不沉着冷静,仅凭一腔热血轻率发动战争,后果就不堪设想。至于将帅,其指挥是否得当,与战争胜负关系极大。遇事冷静,处乱不惊,不为利诱,不为辱怒,是将帅应有的优良素质,也是军队克敌制胜的重要保证。有鉴于此,孙子才一再告诫统治者“不可以怒而兴师”,奉劝将帅切不可“以愠致战”。

征之于史,这种“慎战”理论乃不刊之论。成皋之战中曹咎“以愠致战”终遭杀身,夷陵之战中刘备“以怒兴师”招致惨败,李自成不修其功断送天下,都是违背孙子谆谆教诲的必然结果。

孙子在一篇讨论火攻战术的文字里,加上“慎战”内容,实在叫人费解,我觉得孙子大概是认为烈火的破坏性、威胁性最为巨大,战争的性质正与它相同,对战争的后果应有高度的警惕,所以孙子以火为喻,引申出“慎战”的道理,提倡“安国全军之道”,这种良苦用心我们应该体谅。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